编者按:“农商银行·助你圆梦”慈善助学活动是省慈善总会联合江西省农村信用社百福慈善基金会开展的慈善助学项目,已连续开展8年。截至目前,项目资助困难家庭学子共16540人,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助学资金精准到人,为困难家庭的孩子重燃了希望之光。为展现困难学子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及慈善助学项目的实施成果,我们选取了今年部分受助高考学子进行专访,将他们的事迹形成文字刊发。
2025年盛夏,一份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跨越千山万水,落在了弋阳县一个略显斑驳的农家院落里。当18岁的景行(化名)颤抖着拆开信封时,这个被不幸反复捶打的少年,终于让梦想照进了现实。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困难学子的逆袭传奇,更映照出无数普通人对命运不屈的抗争。
2006年12月,景行出生在弋阳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他父亲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了求医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后来病情加重,丧失了劳动能力。一家7口全靠母亲帮人做点手工活赚点零钱,以及年迈体弱的爷爷奶奶种地的微薄收入。景行小时候没有玩具和零食,但每当他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同学们投来羡慕眼神,那是他最开心、最自豪的时刻。
在老师和同学的记忆里,景行是“勤奋”与“自律”的代名词。当其他同学在课后追逐嬉闹时,他总是静静地坐在教室里,与书本为伴;每个晚自习结束后的夜晚,他都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课堂上,他提出的问题有时甚至会让老师陷入沉思。更难得的是,这个背负着生活重担的少年,脸上总挂着乐观的笑容,常常主动为同学答疑解惑,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像一束光温暖着身边的人。
然而,命运的残酷考验并未停止。2024年6月,就在景行全力冲刺高三的关键节点,父亲因病离世,这个一直坚强的少年觉得天都塌了。忙完父亲的后事后,景行把无尽的悲痛压在心底,重新回到了书桌前。他知道,父亲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他考上好大学,为了这份期盼,他必须更加努力。
当记者追问“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是什么?他淡定地给出了答案:就是预习、刷题、复习的循环。他说,天赋虽然是“上天注定”的,但也需要后天的培养和引导。小时候,父亲会陪他下象棋,棋盘上的攻守进退、布局谋划,潜移默化中锻炼了他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为他日后选择物理类科目奠定了基础。高考成绩公布那天,景行和妈妈紧紧拥抱,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在天之灵的父亲也在微笑。
在采访中,他说:“我高一时对未来填报哪所大学没有什么概念,对清华大学也不了解。高二时,我通过联考,逐渐清楚了自己和南昌等城市的学生相比所处的排名位置,所以想更直观地了解清华大学的模样和教学理念。”高二那年的冬天,班主任老师建议他报名清华大学冬令营。通过严格的审核,他来到清华大学,全面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从那一刻起,清华园便在他心中种下了深深的情结。
初秋的北京,天气凉爽。8月17日,景行带着故乡的泥土气息踏上了这座陌生的城市。在故宫的红墙黄瓦间触摸历史的温度,于南锣鼓巷的烟火气中感受都市的脉搏后,他第二次走进了魂牵梦萦的清华园。开学典礼上飘扬的校旗,新生训练营里热烈的讨论,军训场上整齐的步伐,将他的日程表填得满满当当,也让这个来自小城的少年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他动容地说:“在我的求学路上,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我的班主任很关心我,我和班里玩得比较好的几个同学优势互补,互相解答不懂的题目。政府把我家纳入了帮扶对象,学校提供了我去我冬令营的费用,高考结束后我又申请到了2025‘农商银行·助你圆梦’慈善助学活动的助学金。来自社会的关爱,减轻了我家的经济压力,让我的学习没有了后顾之忧。”
追梦清华园,这个从红土地走出来的少年,正飞向广阔无垠的星辰大海。他暗下决心,要在学业上继续努力,学有所成,为国家贡献新一代年轻人的力量!(供稿:992记者 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