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农商银行·助你圆梦”慈善助学活动是省慈善总会联合江西省农村信用社百福慈善基金会开展的慈善助学项目,已连续开展8年。截至目前,项目资助困难家庭学子共16540人,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助学资金精准到人,为困难家庭的孩子重燃了希望之光。为展现困难学子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及慈善助学项目的实施成果,我们选取了今年部分受助高考学子进行专访,将他们的事迹形成文字刊发。
云中谁寄锦书来?夏风轻起,父亲从镇上带回那份印着“上海海洋大学”字样的录取通知书。语桐(化名)清晰地记得,那个夏日的傍晚,家里弥漫着一种久违的、近乎沸腾的喜悦。母亲笑得合不拢嘴,皱纹里都漾着光;平时沉默的父亲,小心翼翼地摩挲着通知书,久久不愿放下。18岁的语桐看着父母舒展的眉头,心头的石头终于落地。一张小小的录取通知书,承载着这个江西农村家庭沉甸甸的希望,也照亮了她通往更广阔世界的航程。
语桐的家在赣州市信丰县,父母是万千农民工中的一员,“干体力活赚钱”是她对父母职业最朴素的描述。初二那年,父亲在工地意外摔断手臂,阴影笼罩全家,生活的重担骤然压在母亲肩头。语桐有些哽咽的说:“我害怕爸爸出什么事情,然后家里会更苦。”
家庭的艰辛没有压垮语桐,反而让她早早坚定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高中寄宿时难得回家,母亲特意炖煮的老母鸡汤,是清苦岁月里最温暖的滋养,也无声诉说着父母对她沉甸甸的期许。初入县城中学,城乡差异带来的敏感与自卑,曾让她在课业上裹足不前。进入高中后,她迎来一场关键的自我突破。她说:“上了高中之后,我胆子就比较大了。那些题目我实在是不会的话,那我就会去问,问到我会为止,我觉得这个对成绩帮助还是很大的。”从内向到勇敢,是语桐在求知路上的蜕变印记。
然而,对于语桐来说,录取的喜悦还未散去,学费的忧愁又上眉头。6500元的学费,加上在校的日常开支,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已是难言的负担。浓情七月,“农商银行·助你圆梦”慈善助学活动的通知传来,语桐第一时间就提交了申请。5000元助学金,不仅冲淡了父母紧锁的愁容,更如同一束温暖的光,驱散了心头的阴霾,让她能够坚定迈入大学的象牙塔。
语桐深知这份善意的分量,言语间充满感恩。她说:“这份恩情忘不了,但是我现在能力有限,我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等以后有了经济能力,我也要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从田埂走向城市,从怯懦走向勇敢,语桐的每一步都深深扎根于现实的土壤,她在爱和善意的围绕中,终将在广阔天空中自由翱翔。(供稿:992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