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农商银行·助你圆梦”慈善助学活动是省慈善总会联合江西省农村信用社百福慈善基金会开展的慈善助学项目,已连续开展8年。截至目前,项目资助困难家庭学子共16540人,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助学资金精准到人,为困难家庭的孩子重燃了希望之光。为展现困难学子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及慈善助学项目的实施成果,我们选取了今年部分受助高考学子进行专访,将他们的事迹形成文字刊发。
亦辰(化名)来自宜春市靖安县仁首镇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亲在村上的工程队开铲车,旺季才有活干,收入不稳定。母亲身体不太好,有精神方面的问题,虽能做些简单家务,却没法外出挣钱。奶奶常年离不开药罐,他和妹妹光是学费和书本费,就成了家里不小的负担。全家的生计,都压在父亲的肩上,日子过得紧巴巴。
亦辰知道,读书是自己能抓住的最实在的出路,自己或许不是最聪慧的,但一定是最肯拼的。高中三年,他每天早上都会提前半小时到校背单词,晨读声混着窗外的鸟鸣,成了校园里最早的晨曲。晚自习结束,他会把没弄懂的题目一一整理在本子上,第二天追着老师问个明白。高一时他的成绩并不突出,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一点点往上赶,到了高三,终于在班级里站稳了脚跟。老师们提起他,总说这孩子身上有股“韧劲儿”,像田埂上的野草,再难也能扎根生长。
三年苦读没有白费,当南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递到手上时,父亲脸上堆着笑,眼里却藏着愁。他心里明镜似的——父亲是在为他的学费和生活费犯难。
为了给家里减负,高考一结束,亦辰就骑着电动车加入了送外卖的队伍。盛夏的太阳把头盔晒得滚烫,戴在头上像扣了个蒸笼,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流进眼睛里又辣又疼,电动车座椅烫得能烙饼,他却咬着牙穿梭在大街小巷。订单多的时候,他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车轱辘转得停不下来。后来,他又去了冰棒厂,在流水线上检查包装,一站就是十二个小时,下班时脚肿了,腰也累得酸痛,可第二天他还是准时出现在车间。
幸运的是,亦辰成为了2025“农商银行·助你圆梦”慈善助学活动的受助学子,5000元助学金像一场及时雨,落在了他焦急的心上,解了这个家庭的燃眉之急。他希望用学到的知识,让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更希望有一天,能像帮助过自己的人那样,伸手拉一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供稿:陈周玲)